找到相关内容2043篇,用时30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弘扬“人间佛教”精义 提升青年学子之精神品质

    中除色外其他四蕴也是一样。   (二)描述证入空境后生命状态   证得五蕴皆空,就能脱离二相对峙状态,脱离二相挣扎,脱离痛苦。“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中与灭、垢与净、增与减是...  弘扬“人间佛教”精义 提升青年学子之精神品质——郑晓江   人间佛教精义之一,即是将大乘佛学慈悲喜舍之精神贯之于芸芸众生,让佛法真正起到教化社会、提升众生精神品质作用。本文以一次研究生...

    郑晓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85085647.html
  • 学《心经》用《心经》

    心:怎样来安顿此心,怎样来认识此心。心在佛教思想中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佛教整个修证法门就叫“心地法门”。心,能万法,所以把心比喻成为大地。由于佛教有诸多派系,对于心分类有多种说法,有分为四种心...缘虑心”。三是“集起心”,指是第八阿赖耶识,具有集聚诸法种子,起现行、发挥作用功能。四是“坚实心”,指是如来藏,自性清净,不生不灭。通过般若理解与修证,最后所证悟境界、净化心灵,那就是...

    净慧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0686339.html
  • 晚唐五代洪州禅对儒、禅者之影响

    洪州禅说“不断不造,任运自在”之无拘无束解脱境地,是在变化中体现出不变谛理,如果达到了心空境地,等于是及第而回归,做到了无为。以心空角度观察一切万物,能于一切差别相上不爱憎,不起分别,平等对待,...“无念”基础上建立“无心”,故“性空”、“无念”是最根本。所以慧海强调“如何究竟解脱理者,只是事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事事来不受”,指是一切顺逆境界等,不爱憎之心。只要不起爱憎,便会以平等无...

    朴永焕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3087052.html
  • 禅坐重要与方法(3)

      如果你看见一个小孩从脚踏车上跌下来,正坐在那儿哭泣,你会自然地将他扶起来,并且安慰他。这就是慈爱,而且不是很困难。困难是,如何打从我们内心对所有人都起同样感情,何况大部分的人都不是那么地...还有爱。但是,除非我们减少恨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延伸我们爱,否则,是无法体会到,流露着慈爱心中所祥和感觉。   只要心中有爱——为众生无条件爱——就能真正安心。因为,能够掌握自己...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350587242.html
  •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论证

    有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这六识起是因为眼根触色境而起眼认识作用,乃至意根触法界而起意认识作用。首先对眼识界至意识界六识界作一考察。六识识是认识作用,也是认识主体。譬如“缘眼(根)与色(境),而眼识”眼识,被认为是依眼而认识作用,但是“根、境、识三者和合就是触”识,被认为是认识主体。所以对于六识界界定是这样:眼识界,作为视觉认识主体要素,或视觉认识作用;...

    上恒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53787347.html
  • 在生活中禅修

    一小步地禅修。   这时候才从实际层面明白到以往烦扰并不是由交通挤塞这个境象所带来,而是源于对这境象抗拒或抑压。每当提醒自己友善地面对当前境象和友善地看待已情绪,就是没有抗拒或抑压...每次情绪时候都是一次吸取经验和教训机会。   祝愿各位都会在修行漫长路途中不断努力,不论成败,认识到修行乐趣,原来就是在不断尝试之中,而不是在其成败。   " See ...

    葛荣居士

    |禅修|禅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7/08175387615.html
  • 敬述先师李元松先生“现代禅”思想

    一贯道。希望帮父母亲忙,也就没再升学。”[2]“一贯道”信仰与思想,属于宋元以后“无老母”信仰体系下教门,主张“三教合一”,且采用鸾箕宣教,是相当保守、传统而且具有神秘色彩教门。李先生在一贯道...这种情形更使我起一个疑问:如此混浊身心所理解佛法会是真佛法吗?在数度重新翻阅《妙云集》文句,我并没有在其中找到可以助我突破瓶颈养料。相反,过去曾因印顺法师态度,使我对它产生怀疑搁置一旁...

    金柯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45088591.html
  • 论师圣果观(上)

    是“我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圣者,何以“犹受故业”?何以“亦有缘起支随阿罗汉转”?还要“增长福业”(大正49.16中)?本节将一一讨论。   第六节,齐顶阿罗汉。齐顶阿罗汉,是...所说在佛家,也有退与不退二类。所以发心趣求佛道,都是佛种性所摄,不过起初还可能退失。(印顺导师《如来藏之研究》,pp.64--65)   归纳以上众说,“性地”之阶位,可说相当于声闻四顺决择分...

    悟殷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489880.html
  • 谈心秘密--星云法师

    仿佛真实存在,但是就其本体而言,一切诸法皆空无自性,因此罪业也是因缘和合而,无自性空,不是永远如此无法改变,只要挚诚恳切忏悔,便可去除。我们心本具佛性,清净自在,却因种种妄念,使我们躯骸受苦受难...心识所变现假相而已,本来空幻事情,由于心念活动,能起种种幻象;已有幻象,由于心念平息,也能归于止灭。譬如黑夜走暗路,看到地上粗绳,以为是巨蟒蟠踞;听到树上沙沙响声,以为是鬼魅哀号。...

    星云法师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0334191038.html
  •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

    他们极力宣扬梵天创世神话,以说明等级制度存在社会合理性。婆罗门教大势鼓吹宇宙是一个统一体,说什么自我灵魂与宇宙灵魂都统一在这个统一体内,经验世界一切包括我们人本身都是从梵而。代表革新思潮沙门...总结,它逻辑地阐发了佛教哲学基础--缘起论。"缘起论"是构造佛教全部教义理论基石,是源流一切佛法源泉,所有佛教理论都是依据缘起论根本原理建立起来。所谓缘起,也就是说"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起...

    成建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391557.html